在此类冒充“官方机构”的骗局中,诈骗分子往往采用以下几种套路。
一是伪造号码,连续来电施压
诈骗分子往往采用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伪装成使馆、机场或国内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对外办公号码,并引导当事人通过网络查询验证。许多人在查询到号码属实后就放松了戒备,诈骗分子再次来电时便对其深信不疑。同时,诈骗分子还会反复来电骚扰当事人,制造紧张心理,促使当事人自乱阵脚,失去判断力。
二是多次转接,用谎言佐证谎言
诈骗分子套路多多,设计情节曲折的剧本。他们往往先假扮成“使馆工作人员”或“领侨处主任”,谎称当事人因身份信息泄露或被盗用而牵扯重大案件,后多次帮当事人进行电话转接,联系到所谓“国内公安机关”。更有甚者,所谓“警官”还会抛出各种电脑合成的“通缉令”“红头文件”,以此震慑恐吓当事人。
三是虚张声势,诱骗当事人“落单”
为了防止当事人向当地警方或身边亲友求助,导致诡计被揭穿,诈骗分子会提前告知当事人此案件为“最高机密”,由“上级部门”直接督办,不能透露给任何人。而后,诈骗分子会使用Skype、Zoom 等视频软件与当事人连线,全天候监控并要求定时报备行程(实则很可能在采集当事人的样貌特征和声音,以便日后用来行骗)。最终,诈骗分子图穷匕见,要求当事人缴纳所谓“保释金”,或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款项一旦转出,则如石沉大海,难以追回。
电信诈骗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手段摧毁受骗者的心理防线,一步步落入精心设计的圈套直至最终汇款。在此,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在巴中国公民加强防范,做到“不听、不信、不上当”。
一、使馆可能会就办理证件或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事宜,通过电话、邮件方式联系有关人员,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通知当事人到馆领取文件或物品,更不会电话通知抓捕当事人、转接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如接到类似电话,可自行拨打我馆领保电话+50766779301进行核实(切勿回拨来电),或通过同乡会向使馆反映情况。
二、公安机关不会通过聊天软件、视频软件等进行“网络办案”,不会通过网络发送相关证件,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任何转账汇款操作。网络聊天中一旦涉及钱财交易,切记保持高度警惕。
三、如不幸被骗,请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如被骗款项系通过国内银行转账,应及时联系开户银行冻结相关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