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每个远离故土的游子最大的关切,也是万里之遥的祖国亲人最深的牵挂。中国驻美国使馆梳理工作中常见的典型领事保护案例,推出“平安美国行”领保案例通报,希望帮助广大旅美同胞以案为鉴、未雨绸缪,高高兴兴出行、平平安安回家。
案例一:中国公民王某雷雨天外出,附近高压线因天气恶劣、年久失修断裂,王某上车时不慎触电身亡。
使馆提醒:雷雨天气,请尤其注意安全。室内注意关好门窗,避免靠近金属设备,避免穿湿衣服和拖鞋。户外避免靠近尖耸和孤立的物体,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要携带使用金属伞柄的雨伞,避免佩戴、接触金属饰品或物品,最好穿橡胶底的鞋或长靴等。
案例二:中国留学生张某在网上认识网友赵某,张某在对方嘘寒问暖之下,情感逐渐加深。赵称其能够带着张某在线上投资,收益颇丰。张某按照赵引导,下载APP投资虚拟货币。起初,张某仅投入了少量资金,很快亏损了大半。赵鼓励张,并补足了张的亏损,并在账面盈利后引导张进一步投入。在赵某多次引导下,张陆续投入了110万人民币。后赵某突然失联,张某才意识到被骗。
使馆提醒:网络交友须谨慎,警惕杀猪盘和投资理财陷阱。不要被前期“赚取”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在陷阱中越陷越深。
案例三:中国留学生安某接到自称为美国某快递公司客服电话,称在其名下有一包裹涉嫌违法,并将其电话转至“国内公检法”机构,要求其下载Skype保持24小时连线。安某精神压力巨大,被迫陆续转账十余万美元。后安某难以承受精神压力,上网搜索处理办法,才发现同类诈骗套路,意识到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案例四:中国留学生肖某接到冒充使馆电话号码2024952266来电。对方称其护照被国内公安机关在某机场查获,怀疑其有违法行为,要求其配合调查。肖某的护照从未丢失,来电核实电话真伪。
使馆提醒:警惕自称中国驻美使领馆、航空公司、快递公司、连锁超市等各类电话,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避免上当受骗。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线办案,不会要求转账。如不慎遭遇诈骗,请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