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商务动态

亚洲经贸信息(2025年 第5期)

发布时间:2025-04-08 14:28浏览次数:

    一、柔新经济特区等地商机蓬勃 本地医疗企业积极“出海”布局

海外医疗需求与商机蓬勃,不少新加坡医疗公司正积极“出海”,前往马来西亚柔新经济特区、中国二线城市等地布局。

康盛医疗集团(Thomson Medical Group)便准备搭上柔新经济特区建立的契机,在柔佛州站稳脚跟。

康盛医疗集团旗下的TMC生命科学(TMC Life Sciences)于3月10日宣布,在柔新经济特区设立新的综合医院Thomson Hospital Iskandariah。这家医院预计拥有300个床位,提供的医疗专科服务包括肿瘤科、骨科、妇产科、生育、一般手术。工程预计在明年初展开。

这家医院坐落在柔佛新山市中心,所处的永久地契地段面积约1.5公顷。由于康盛医疗集团在柔佛拥有9.23公顷地段,因此公司可按需求再扩大业务。

康盛医疗集团在发布的文告中指出,上述医院会同时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患者提供服务,而它的诞生也有望重塑柔新经济特区的医疗格局,并巩固经济区作为东南亚新兴医疗中心的地位。

辉立证券投资组合经理韩巍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如果上述项目能顺利推进,无疑可为康盛医疗集团的收入与盈利带来可观增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将推动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增加。”

二、本地机器人企业可通过加速器计划 走向国际市场

本地机器人生态系统逐渐成形,这个领域的起步公司和中小企业日后可通过一项新的加速器计划,探索国际市场的机遇。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五(3月14日)在榜鹅数码园区举行的“新机展会!”(RoboSG!)上,为这个在全国机器人计划(National Robotics Programme)下推出的新机智联(RoboNexus)项目主持推介仪式。

陈诗龙致辞时指出,这项计划将根据起步公司的成熟度提供定制化支持。由公共和私人领域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将为参与计划的企业提供资源,包括提供指导和进军全球市场的机会,以及对接技术供应商

他认为,尽管新加坡是一个小市场,但这不应阻止新加坡跟上科技浪潮,扬帆起航。

“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我们必须保持灵活,以及更加大胆前行,才能领先一步。我鼓励本地企业不断创新、建立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利益相关者和政府合作突破界限。机器人技术将是下一个前沿领域,它的未来由我们共同塑造。”

新机智联项目在去年9月试行,共有六家机器人公司参与。其中三家公司——LionsBot、KABAM Robotics,以及dConstruct Robotics,去年11月前往美国考察,与当地顶尖的机器人公司、研究人员和投资者切磋,把业界的最佳实践带回新加坡的同时,也探索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机遇。

为新机智联计划提供咨询的顾问委员会,由国内外在机器人和精深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组成,他们包括新加坡创新机构(SGInnovate)首席执行官林睿、中国风险投资公司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榆镔,以及软银机器人集团(SoftBank Robotics Corp)首席商务官吉田健一。

另外,令人忧心的是,仅有40%的中小企业表示已完全了解网络风险,和去年的47%相比,有所下滑。报告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企业遭遇网络安全事件数量略有增加的原因之一,从25%上升至27%。

新加坡政府去年为全国机器人计划进一步拨款6000万元,加强机器人研发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在制造、物流、设施管理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本地目前有302家机器人公司,较两年前的205家多出接近50%。

新加坡在全球机器人密度排名第二,平均每1万名员工配有的机器人数量从2016年的488台,增至去年的770台。韩国居世界之首,平均每1万名员工配有1012台机器人。

成立于2016年的Globotix是参与这项加速器计划的首批本地公司之一。公司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郭仁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如何提高知名度是公司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公司筹资和争取商业机会的能力。

他说:“加速器计划的顾问委员会为我们搭建桥梁,确保潜在投资者和机构对我们的技术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家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专门运用在设施管理方面,它们“多才多艺”,可以胜任清洁、保安、物流、巡检、配送、礼宾服务等工作。公司在本地有30多个客户,樟宜机场集团是它最大的客户。

中国风险投资公司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榆镔是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他受访时指出,新加坡是建立机器人生态系统的理想地点,因为这里处于东方和西方供应链的交汇点,可同时汇集两边的软件和创新技术。

三、新泰签署五项合作备忘录 涵盖电商金融农业等领域

新加坡与泰国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MOU),推动包含电子商务、金融及农业在内多个领域的合作。

今年也是新泰两国庆祝建交60周年。双方于星期五(3月14日)在新加坡举行第七届新加坡—泰国深化经贸关系部长级会议,由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与泰国商务部长纳立帕潘(Pichai Naripthaphan)共同主持。

陈诗龙在演讲中说:“去年,新泰双边贸易增长了6.4%,达到444亿7000万元。泰国是新加坡第九大贸易伙伴,也是新加坡在亚细安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新加坡是泰国2024年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投资总额达3575亿泰铢(约142亿5000万新元),占泰国全年外资申请总额的43%。

陈诗龙说,自2015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泰国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本地公司在泰国投资的领域包括制造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以及房地产等传统领域,以及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数码经济等新兴领域。

两国部长也见证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与泰国知识产权局签署2025年至2027年知识产权合作工作计划,并促成五项双边合作备忘录(MOU)的签署。

  其中,电商平台Shopee将与泰国商业部国际贸易促进厅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Shopee将设立泰国产品专属店铺,提升泰国企业的数码化能力,并帮助它们拓展国际市场。奕丰集团(iFAST)则与泰国TSFC证券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平台,为当地证券公司及金融机构提供无缝衔接的离岸债券交易服务。

其他备忘录包括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与泰国消费者保护办公室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以及新加坡肉类贸易协会与泰国生猪生产与加工出口协会及泰国家禽加工出口商协会签署的合作协议,促进两国肉类贸易往来。

陈诗龙说:“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商业联系,充分发挥彼此的互补优势,为两国经济创造双赢局面。在庆祝建交60周年之际,我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迈向下一个60年,把握新机遇,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

四、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去年吸引17亿元投资

新加坡去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为2020年来最低,仅13亿美元(约17亿新元),尽管如此,新加坡对创新和可持续的关注,使新加坡成为人工智能(AI)驱动解决方案,以及推进区块链科技发展的领导者。

毕马威(KPMG)最新报告指出,新加坡去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减少,反映全球在这方面的大趋势;全球金融科技的投资额,去年仅956亿美元,写七年来低位。

去年下半年,新加坡整体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总值增加41%至7亿8100万美元,但交易量减少36%,这凸显后期阶段投资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后期投资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可预见的盈利能力。

在全球,金融科技的投资,也趋向实用解决方案,资金主要流向区块链基础设施、气候科技和合规驱动型科技。新加坡与全球的优先投资主题一致,展现了新加坡的适应力和竞争优势。

报告也说,强有力的监管框架和机构投资者的兴趣,巩固了新加坡在这些新兴领域的战略领导地位。

去年,新加坡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受益于稳定的监管环境。相关投资在下半年增加20%,达2亿6700万美元,主要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区块链应用,以及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平台带动。当中也包括淡马锡、星展银行及摩根大通成立的Partior,为它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结算网络集资8000万美元。

在AI驱动的金融科技方面,投资额从上半年约2400万美元,大幅增加至下半年近1亿6000万美元。投资者感兴趣的是监管科技(RegTech)、商务自动化和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解决方案。

报告指出,新加坡的支付领域,在金融科技类别排在第三位,显示新加坡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运营,仍能保持韧性。去年下半年,共九宗交易,投资额为5740万美元。

新加坡在“快速和安全转账”(FAST)、PayNow、SGQR的创新,为领域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促使量身定制的可扩展支付解决方案能有进一步发展,而跨境和区域扩张能让新加坡成为亚洲支付的增长枢纽。

报告进一步指出,新加坡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所推出的倡议,将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投资活动,并在AI、区块链和数码支付方面创造新动力。

展望今年,报告说,许多管辖区下调利率,加上各地选举的不确定因素已舒缓,金融科技市场的情绪审慎乐观。

支付领域可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领域,但数码资产和货币的投资也有增加的契机,特别是在市场基础设施、数码代币和稳定币方面。


信息来源:联合早报、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江苏省驻新加坡经贸代表处

2025年3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