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商务动态

聚焦东盟:印尼成为外商理想的生产基地

发布时间:2017-03-01 17:00浏览次数:

 

 

聚焦东盟:印尼成为外商理想的生产基随着亚洲各地的生产成本上涨,印尼这个拥有大量劳动力及丰富天然资源的国家,现正日益发展成爲一个首要的生产基地。该国不断致力改善基础建设和行政效率,加上本土市场需求殷切,该国已有足够能力与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其他成员国角力,争取更多投入区内制造业的资金,而制造业亦因此成爲该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经济部门。

外商直接投资:赶上邻近东盟成员国

不久前,在投资者于中国以外寻找生产基地的争夺战中,印尼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非油气制造业在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份额,5年来一直徘徊在18%的水平,而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榜上[1],该国则位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之后。正如世界上多个新兴经济体一样,印尼的政府行政手续繁琐以及贪污猖獗。此外,由于当地的财产权划分不清,印尼的财产登记费用可高达其他东盟国家的两倍,而用地纠纷,包括重复土地拥有权及土地管理证书,也十分普遍

    该国致力营造一个具竞争力及有利营商的投资环境的决心,亦体现在成立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PTSP)。该中心得到22个印尼政府部门及政府机构支持,于2015年1月由印尼投资统筹局(BKPM) 设立。中心的职权范围广及所有商业部门所需的证照申领。
    经济特区 (KEK)
    印尼政府向10个专营优势产业的地区赋予经济特区的地位,有关产业包括棕榈/橡胶加工、汽车、捕鱼、物流和旅游等。爲了吸引更多投资和推动贸易,这些经济特区提供税务及通关优惠,同时提供与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和工业区近似的设施此外,印尼又承诺推出一系列便利土地拥有权的新财政优惠措施和特别安排。该国总统维多多表明有意于2019年前,在现时发展中的10个经济特区之外,再设立25个经济特区。
    改善基建及港口效率

鉴于印尼基建发展落后,估计当地的物流成本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两倍。该国的基建不足以致物流表现欠佳,成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当地制造业和推动出口主导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劳力密集、出口主导制造业迁移以及外判业务的竞争方面,印尼的表现都比区内大部分国家及地区逊色。

印尼的国际及国内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滞后,使当地的本土物流程序跟国际航运一般复杂。在某程度上,这説明了爲甚麽居住在印尼东部的人,往往认爲购买进口品比购买来自印尼其他地区的产品更爲便宜。

爲要解决这些问题,该国政府公布多项计划,致力到2019年前发展24个新海港、15个新机场,以及加建长达2,650公里的公路、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 2,150公里的铁路。
    印尼国家发展计划部已就《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建规定实施办法》颁布2015年4号部级条例,透过便利私人投资及加快基建发展,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国家的基建发展鸿图大计,同时推进知识、经验和科技共享印尼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也进一步加强上述各个生产基地的吸引力。例如,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贸易的产品,有90%可享有免税待遇,这个安排使印尼成爲有意打进中国和东盟市场的公司一个理想生产基地。

总的来説,印尼本土制造业的实力日增,势将使该国成爲一个可供外商选择的强大生产基地,同时亦巩固了印尼生产商作爲香港及中国内地公司理想外判伙伴的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