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要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省政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明确承诺。为推进脱贫攻坚,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朋友解读这一实施意见,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政府扶贫办陶长生主任,省政府扶贫办赵海峰副主任,省商务厅周常青副厅长,省文化和旅游厅詹庚庆巡视员,省农业农村厅唐明珍副巡视员。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徐莹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政府扶贫办陶长生主任发布新闻。
陶长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政府扶贫办主任):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就《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购买来自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有偿使用经济薄弱地区产品和服务,调动低收入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和经济薄弱地区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在消费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经济薄弱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难、劳动力就业难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信息不畅,成为制约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经济薄弱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展消费扶贫潜力很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完善政策,推动消费扶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加深入地推进。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明确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我省结合实际,由省扶贫办牵头会同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反复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建议,形成了我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策文件。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和经济薄弱地区长远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与经济薄弱地区共同构建紧密销售渠道,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大市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意见》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要求三个部分,主要体现了“ 三个注重”。
一、注重政策体系有机衔接。《意见》专题部署开展消费扶贫,强化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政策协同,丰富和完善了我省现有扶贫政策体系。一是与产业扶贫有效衔接。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品有了好的销路、好的市场,扶贫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只有依托优质的产业,开展消费扶贫才具备坚实的基础。《意见》紧紧围绕经济薄弱地区产业做大做强,谋划和提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的政策举措。《意见》将扶贫产品供给侧作为重要关注点,专门对提高经济薄弱地区扶贫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进行了重点部署。文件强调,要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质量提升。二是与就业扶贫有效衔接。《意见》注重把开展消费扶贫的成果更好落实到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上来。文件鼓励苏南企业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经济薄弱地区、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和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既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也把产业增加值更多地留在经济薄弱地区。文件提出,要围绕产业转移和产业培育,强化经济薄弱地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技能素质。三是与社会扶贫有效衔接。开展消费扶贫,为机关事业单位、苏南市县、各类企业、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途径,为深化“五方挂钩”帮扶特别是南北挂钩合作拓展了空间。《意见》明确,要强化激励和引导,动员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经济薄弱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文件提出,要将消费扶贫纳入后方单位定点扶贫和各级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强化后方挂钩帮扶单位特别是苏南市县建立长期稳定产品供销关系、完善劳务协作机制等方面的责任落实。
二、注重强化改革创新引领。消费扶贫的最大特点在于不只是搞单向的帮扶,而是凭借市场机制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必须注重以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旅游产品等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产品销售顺畅与消费品质提升“双赢”。《意见》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强化供需衔接互动,全力拓宽消费扶贫路径。一是创新消费扶贫载体。电子商务是开展消费扶贫非常有潜力的载体。《意见》突出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强调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和流通服务网点建设,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鼓励大型电商企业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着力通过互联网提高经济薄弱地区扶贫产品流通效率。二是创新产销对接方式。经济薄弱地区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方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的。目前,众筹、领养、预售、定制等营销方式发展迅速,完全可以与消费扶贫融合。《意见》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支持各地积极探索认购产品、领养种植、体验生态等消费形式。开展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国有企业食堂,减少了流通环节,在我省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些实践。《意见》的印发,将为更高水平推进直供直销活动提供好的契机。三是创新产业经营形式。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对深化经济薄弱地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意见》着重对推进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作出了具体部署,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经营机制创新,将促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竞争力,让其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也能立得住、站得稳。
三、注重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和经济薄弱地区长远发展。《意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盯住扶贫产品和服务来强化政策举措,确保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众真正从消费扶贫中受益。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意见》提出,结合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经济薄弱地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文件对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冷链仓储、分拣分级等设施和能力建设提出要求,推动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农业物质装备条件。二是加强服务指导。文件要求各有关方面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在“互联网+”、旅游扶贫、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设计、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支持低收入农户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在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文件强调完善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与低收入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在经济薄弱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切实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保障低收入人口分享收益。
下面,我再简要地介绍一下我省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经济薄弱村,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推动扶贫开发迈上新台阶。到2018年底,全省累计有199.4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72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达标,经济薄弱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建立完善扶贫工作责任制。省委、省政府与苏北5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署“脱贫致富奔小康责任书”,并实行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逐级落实的责任制。二是集聚社会合力,健全完善“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先后选派446名省级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工作队累计协调帮扶资金40多亿元。三是着眼“精确滴灌”,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低收入人口精确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并依法规范开展动态管理。扎实推进产业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等专项扶贫行动。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小额贷款、扶持就业等方式帮助增收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政策性保障实施兜底;对因病致贫返贫的,构建多重医疗保障机制;对因学致贫的,强化教育资助。四是聚焦重点片区,建立完善整体帮扶、连片开发机制。完善重点片区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省财政对每个片区安排1亿元关键工程项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目前已建成14个关键工程项目。五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完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制定出台多领域、全方位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2016-2018年,省级财政安排下拨专项扶贫资金(包括中央扶贫资金)46亿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6.4亿元,60.3万户低收入农户得到贷款支持。六是突出改革试验,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支持和指导宿迁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鼓励基层创新实践,着力探索缓解相对贫困。七是坚持阳光扶贫,建立完善扶贫监管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市、县、乡、村 “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象识别、资金使用、责任落实、绩效评估、脱贫退出全过程监管。
下一阶段,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措施,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拓宽南北挂钩渠道,引导更多企业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创业,更好地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抓实抓牢,支持苏北地区低收入农户改善居住条件,严把脱贫退出关,更好地发挥“阳光扶贫”系统监管功能,研究探索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边缘村帮扶机制,以奔跑的姿态、奋斗的精神、扎实的工作、精准的举措,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今年底完成60万左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现有9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陶厅长。下面,大家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
省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我想提问省商务部门的负责人,刚刚提到将会促进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对于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推动,有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周常青(省商务厅副厅长):你问的问题非常好。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流通部门到达消费者手上,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当前,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人民群众对农产品也有着新鲜、安全、便利、快捷的需求,我们现在开展消费扶贫,拓宽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的消费渠道,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也是对促进经济薄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都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今年,省商务厅把消费扶贫当做年度的重要工作,积极推动和落实。年初,商务部等10个部门印发了《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省商务厅也与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等9个部门进行了密切的会商,围绕拓宽贫困地区和省内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充分交流,下一步我们要制定全省实施方案。从商务厅职能出发,我们具体想从四个方面来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工作。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比如说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信息不畅,产业规模偏小。对此,一是构建产销稳定衔接的机制。经常性鼓励支持和动员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电商企业走入经济薄弱地区和当地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同时也鼓励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来到主销区,走进农批大市场进行深入的洽谈合作,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商对接”。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与销售企业签订长期的农产品销售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同时也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在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建设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当地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南京的众彩,去年举办了6次大型的对接活动。一些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的县政府和大型农批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经常性的对接活动。二是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企业设立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档、专柜,积极推广和销售经济薄弱地区的农产品。比如宿迁的罗圩乡有一个万亩蔬菜园,他们与苏州的南环桥市场合作,在当地设立了专门的经营场所,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力促进了当地的蔬菜产品在苏州地区的销售。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覆盖范围,在有条件的经济薄弱地区设立乡镇电子商务产业园。近几年,我们评定了125个电子商务镇,近370个电子商务村,60%都是在苏北的经济薄弱地区。我们每年商务专项资金要拨2000多万元,来支持电子商务的镇村建设。这些电子商务镇村的发展主要是帮助当地的农户,实现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上行,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江苏出名的沙集模式等都是比较好的代表,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为经济薄弱地区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服务馆和扶贫频道。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都开设了专业的扶贫馆。苏宁针对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的就有9家。我们建立了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预警机制。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的商贸流通企业到经济薄弱地区采购滞销的农产品。去年8月,受台风的影响,徐州的花菜上市推迟,与南方同步上市,影响了它的销售。徐州当地的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每天帮助当地农户销售100吨,而且还积极联系大型的采购商来帮助当地农户销售,有效缓解了当地滞销的状况。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链条的建设。围绕“农批零”对接主渠道,积极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市场”建设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便民惠民工程,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业态的农产品零售体系。引导和培育云厨一站、食行生鲜等一批新型农产品流通主体。这些新型的流通主体,有的是自建基地,有的是做一些垂直的整合,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垂直整合,有效提升了流通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条。四是加强农产品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企业立足于我省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的产销两端,加强冷库、冷链物流以及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延长农产品货架期,提高错峰销售能力。前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了国家的2亿元工业品、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资金,支持南京众彩、南通通农等一些大型的农批市场,扩建了展销设施、加工设施等。另外,还积极开展城乡的高效配送、建设试点。这都是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好物质基础。下一步,商务部门将与兄弟部门一道,紧密配合,全力做好消费扶贫的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中国日报记者: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的脱贫攻坚战,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重要的保障。请问江苏在推动各方参与上有哪些举措?
赵海峰(省政府扶贫办副主任):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我们党工作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优势所在。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消费可以拉动内需,拉动增长,消费也可以扶贫,消费也能够扶贫,已经得到我省社会各界的认可。省政府扶贫办作为扶贫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我们将深入贯彻消费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推动消费扶贫各项政策设计的落地落实,确保消费扶贫真正成为助力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强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鼓励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积极宣传我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政策和有益经验,大力推介我省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和精品特色旅游,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发挥主动性,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营造消费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强化协调服务上下功夫。指导各县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动员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头,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动态势,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三是强化激励保障上下功夫。将消费扶贫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计划和方案,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强化后方单位和“五方挂钩”帮扶单位特别是苏南发达县市落实相应责任,建立长期稳固的产销关系。发挥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作用,在生产、供销、流通各个环节打通痛点、堵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支持开展消费扶贫示范,对参与消费扶贫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奖励激励。
扬子晚报记者:现在江苏一些经济薄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很好,农产品质量相对也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问题,想问一下在促进农产品进城方面,农业农村部门有哪些举措?
唐明珍(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好。目前我们农业农村部门也感觉到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如何把农产品种得出、种得好,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将认真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引导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富民模式,真正把产业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把资源实力转变为竞争力,把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助力脱贫攻坚。记者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年农业农村厅一项重要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四个方面来做好工作。第一,组织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提篮小卖”闯市场的难题。今年将进一步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合作社联社,通过发展“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组织成员抱团闯市场,提高市场话语权。同时我们引导家庭农场加强与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市场主体的合作经营,培育一批有规模、会经营、有品牌的家庭农场,带动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走进千家万户。第二,政府搭好台,帮助农民“叫卖”优质农产品。积极组团参加中国农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全国展会,帮助农民走出去。同时,我们认真办好一年一度的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江苏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展销会,还在上海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建立帮扶县区的专销区和专场活动。我们还鼓励各地利用农民丰收节、农时节庆,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会、推介会。特别是在江苏农业国际展览馆,从5月下旬起,每个月,利用每周周末前后三天时间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主要是组织市域、县域的区域优质农产品到南京来销售,较好地带动经济薄弱地区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城市消费市场,也成为南京市民采购品尝优质农产品的重要平台。第三,扶持新业态,不断放大农业电商促销优势。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鼓励电商企业、邮政、快递等,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让农产品出得去、出得顺。在利用电商带动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大力扶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让农产品从农村向城市流通。我们省里出台了推进的“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规划意见,2019年,全省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40个左右,新建“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400个,2020年要建到100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要超过600亿,到2022年,我们预估达到1000亿。积极落实省政府与苏宁易购、阿里巴巴、京东等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各地各部门各类主体在知名电商平台开馆设店,抢占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主动权。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市民到田间去体验、采摘、品尝。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让农民在田头就把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第四,加强宣传,放大地方特色产品品牌效应。记者提到“养在深闺无人识”,再好的酒也需要叫卖,再好的农产品也要加强品牌宣传。要引导各地依托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传承丰县红富士苹果、盱眙龙虾、邳州大蒜等一批“老字号”品牌,提升连云港的“连天下”、淮安的“淮味千年”、宿迁的“宿有千香”等一批新兴品牌,真正把江苏的鱼米之乡、特色产品销往省内外、国内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大品牌与“土”品牌的配合,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利用品牌效应扩大销售,占领市场,通过品牌溢价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国江苏网记者: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富民方面的积极作用?
詹庚庆(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牢记使命,创新实践,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统筹,坚持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助力扶贫富民惠民,为江苏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经统计,去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亿,占全省旅游接待游客总量的40%;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经营主体3.7万家左右,全省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已达42万人左右,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的“金扁担”,成为扶贫富民、促进“三农”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我们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实施意见》,以及去年会同省发改委制定的《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重点围绕旅游富民脱贫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树立典型。去年,我们评选出30家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编发了《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案例汇编》,认定了32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树立旅游富民、旅游扶贫工作典型标杆。我们在6个省扶贫重点片区的东海石梁河库区培育出了青松岭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在革命老区泰兴培育了泰兴小南湖生态园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同时我们还培育了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当年人家(刘老庄地区)、徐州睢宁县高党人家(黄墩湖滞洪区)、连云港东海县黄川草莓园(石梁河库区)、宿迁泗阳县国润大观园(西南岗地区)等一批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应该说,这些单位都是在旅游扶贫方面作出比较显著成绩的。今年我们将继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宣传介绍成功经验,通过典型示范,指导推动各地乡村旅游,特别是旅游扶贫工作的发展,帮助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第二,强化标准引领。我们修订完成了江苏省《乡村旅游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完成了《省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等一批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规范。今年,我们将通过这些标准指导经济薄弱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深入实施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厨房、厕所、停车场“三整治”和客房公共服务配套“两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区的建设品质与服务水平。第三,加强项目建设。近年来,我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通过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引导全省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到去年底,全省拥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43个、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5家,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33家,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目前已经达到757家。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继续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持续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旅游消费,扎实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发展。第四,进一步推动业态创新。近年来,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乡村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乡村精品酒店、亲子研学农庄、非遗传承课堂等新业态,满足了广大游客的新需求。今年我们将以文旅融合为动力,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广大游客喜爱的创新产品,我们将制订乡村民宿服务标准,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业健康发展。第五,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我们按照《旅游扶贫富民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贯彻《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途径,进一步部署我省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作,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效。今年,我们将制订出台《深化全域旅游创建 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把旅游扶贫中遇到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突出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第六,强化资金支持。前两年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乡村旅游及新业态类)支持了六个扶贫重点片区项目累计33个,资金累计1100万元。今年,我们将按照文旅融合发展新要求,在资金支持上,突出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主题,加大对乡村旅游新业态新项目,特别是对苏北地区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协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旅游扶贫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强我省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后劲与活力。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