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利用外资
索引号   014000335/2016-01157
信息分类   利用外资  时效    
发布机构   江苏省商务厅 发文日期   2016-05-17
信息名称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
内容概述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
文号   苏商资〔2016〕342号 关键字   八聚焦八提升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5-17 00:00浏览次数:

各省辖市商务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商务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外资单列县(市、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商务局(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现将《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商务厅

 2016年5月17日


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

(2016-201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外资稳增长调结构攻坚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特制定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

一、聚焦现代服务业,提升利用外资空间

实施目标: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管理模式、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努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并进的外资产业结构。到2018年,力争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超过50%,其中现代服务业外资占服务业外资比重达到60%。

工作措施:一是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根据国家产业对外开放总体部署,加快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借鉴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和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我省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方案,积极向国家争取先行先试。二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大力发展为先进制造配套的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会计审计、信息科技等服务业,鼓励发展基于网络的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新兴业态,积极促进检验检测、全球维修、国际航运、会展、知识产权服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人力资源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三是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吸引外资。积极鼓励和拓展健康美容、养生养老、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民生服务业利用外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四是破除服务业领域“玻璃门”。各地各部门互相支持,加强配合,共同研究和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改革措施,进一步破除服务业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隐形障碍,逐个梳理清除对服务业开放和准入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我省服务业开放的新高地和新优势。

二、聚焦“工业,提升制造业外资质量

实施目标:深入贯彻“中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结合国际上“工业互联网”、“工业等发展战略和江苏制造业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到2018年,力争先进制造业外资占制造业外资比重达到65%左右。

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制造业外资产业规划和引导。按照《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制造业国际化工程三年实施方案》等战略规划,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等新型产业和技术引资力度,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二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外资集聚发展。推动苏南地区制造业“腾笼换鸟”,大力吸引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注重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后发优势,加大吸引制造业外资力度,同时注重调轻、调优制造业外资结构。三是加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积极推动我省企业与国外高端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大力引进或收购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推动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江苏加快朝“工业时代迈进。四是促进制造业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协调,积极落实各项鼓励政策措施,推动外资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企业设备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在工艺流程改造、质量性能提升、营销服务等领域的系统化整合能力,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系统。五是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的资源要素保障,贯彻落实国家支持转型升级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对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的土地指标给予优先考虑和适当倾斜,进一步放宽一般制造业外资市场准入。

三、聚焦总部经济,提升外资发展层次

实施目标:加大力度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营销、采购、物流、财务管理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促进传统制造业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向总部经济等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极推动和培育符合一定条件的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区或全球营运总部。力争3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00家。

工作措施:一是推动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省及地方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政策作用,并不断完善和强化扶持措施,推动苏南地区利用现有产业和人才技术优势,加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提升质量和层次;鼓励苏中苏北地区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总部经济力度,推动制造业外资企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苏中苏北现有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向地区总部升级。二是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引导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拓展职能,履行规划和运营决策管理、资本投资和资产管理、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综合管理职能,将具备一定条件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培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运营中心或运营总部,通过拓展贸易订单、物流分拨、资金结算等在亚太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管理,促进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三是加强对总部机构的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强跨部门协调,为企业及其人员的出入境、居留、健康、教育、货物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进一步简化手续,方便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进行外汇和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支持江苏省外资企业协会成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服务中心,构建总部机构点对点联系机制,畅通沟通管道,及时为企业提供帮助。

四、聚焦高端要素,提升引资引技引智能力

实施目标:紧密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前沿,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外资研发中心建设,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力争3年内新增外资研发机构60家。

工作措施:一是支持引导外资企业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更好地集聚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现有外资研发机构升级为亚太区或全球研发机构,打造外资研发中心升级版。加强江苏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功能。延续和优化外资研发机构免退税政策,进一步简化手续,适当放宽研发人员数量等认定标准。二是鼓励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实施高端外资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大力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鼓励省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研发,提升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鼓励跨国公司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做好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工作。确立“招商先招人、引资先引智”的工作理念,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构建引智成果发现推广体系,打造海内外高端人才集中生活服务区,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更便捷的环境。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和兴办产业研究院,加强人才集聚载体建设,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五、聚焦“一中心一基地”,提升开发区引资主阵地作用

实施目标:加快全省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外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外资在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积极作用。

工作措施:一是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培育一批符合国家级开发区标准的省级开发区。二是深入对接和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动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加快对接,做好试验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的准备工作。积极向国务院争取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等方面力争先行先试,着力构建利用外资的新高地、新平台。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整合。三是积极参与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工作。依托中韩(盐城)产业园、中韩(无锡)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区、中德太仓国际创新园等合作平台,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等方面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四是提升重大示范载体功能。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加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等对台经贸合作载体。支持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中以常州国际创新园建设,探索“区中园”等中外产业技术合作新模式。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开发区南北共建,创新互利合作机制,给予从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以政策鼓励和信贷支持,简化转移审批登记手续,减少外资在跨区域流动中的障碍,加快产业转移进程。鼓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与重点功能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资本、产业和品牌联动,引导外资项目在省内有序流动,梯度转移。六是加强开发区考核评价。组织实施《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逐步做到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

六、聚焦机制创新,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实施目标:坚持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瞄准发达经济体、瞄准世界500强、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加强外资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重点国别的引进工作。全省每年组织实施境内外重要招商引资活动100场以上,新增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境外大型企业(含增资)的投资项目100个以上。

工作措施:一是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机制。结合我省企业“走出去”的经贸投资活动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投资促进活动,增加现有招商引资机构的对外投资促进职能,推动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双向投资经贸合作。积极推动我省企业以绿地投资、国际并购、境内外上市、返程投资等方式加强对国际先进装备和技术、人才的控制,提升我省产业水平,形成国内与国外整合式经营、资本国际化运作的新局面。二是完善多级联动招商机制。加强省、市、开发区和重点企业集团联动招商,积极为县市、开发区境内外招商搭建平台,提供各种资源,构建覆盖全省各层面的招商网络。加强政企合作、政银合作,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增强经贸网络服务基层和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制定全省外资招商工作促进计划,针对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形成切实可行的项目清单、目标清单和活动清单,规划组织重点境内外招商活动。坚持求真务实,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依法合规和节俭务实。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适当安排部分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地方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和招商队伍及信息平台建设,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投资促进出访管理,对确有招商引资任务和已确定招商项目的出国(境)团组给予适当倾斜。科学设置外资考核指标,把反映外资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指标纳入地方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外资所占的考核权重,重点鼓励一线招商人员的招商实绩。建立全省外资工作通报、督查、考核、激励、约谈等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压力传导和激励问责机制。四是强化招商人才培养机制。围绕“目标精准化、考核精细化、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水平高、业务精、外语好、有活力的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加强投资促进人才培训,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招商一线优秀骨干为投资促进人员进行包括外资审批、外资政策、产业政策、税收、外汇等政策培训及投资促进实务技能培训,加强对新兴产业、业态和相关政策研究,提高投资促进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聚焦功能建设,提升海外经贸网络服务水平

实施目标:充分发挥我省驻境外经贸代表机构的桥梁作用,优化完善我省投资促进海外经贸代表处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布点建设,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支持服务力度。每个境外经贸代表机构每年支持服务地方举办境外重要投资促进活动不少于5个。

工作措施:一是优化完善招商网络建设。加快完成现有驻海外经贸代表处布局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以自建为主,共建为辅的海外经贸网络体系。巩固和加强欧洲和亚太地区经贸网络区域中心,适时在美国设立美洲经贸网络区域中心,增强辐射影响力。加强我省与外国驻华、驻苏、驻沪使领馆和经贸代表机构的沟通交往,编织多层次、全球化招商引资网络。二是加强海外投资促进工作力度。充实境外招商机构的工作力量,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双向经贸投资促进功能。加强境外经贸代表机构与省有关部门协作及与地方交流互动,通过挂职、培训等形式为基层培养对外经贸合作专业人才特别是招商引资人才。建立境内外各层级投资促进机构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三是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我省与各国友好省州关系和新苏合作理事会、苏港合作联席会议等经贸交流合作机制作用,进一步拓展与主要经贸伙伴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投资合作。四是举办重点境外推介活动。配合领导出访,举办江苏经贸合作对接会、项目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在港澳台、新加坡等传统投资来源地基础上,加大对欧盟、北美、日韩、澳新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中东欧、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双向招商引资力度,开展重点走访和定向招商。

八、聚焦营商环境,提升江苏国际竞争力

实施目标:通过简政放权,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江苏作为最佳外商投资目的地的良好形象,提升江苏吸引国际资本的综合竞争力。

工作措施:一是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港澳服务业投资项目审批改备案工作。扩大地方和开发区外资审批权限。加强与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全面推广外资项目“单一窗口、并联审批”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以外资企业联合年报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和信息平台。改进和完善全省外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服务制度,加强跨部门联动监管和综合执法,探索建立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外资享受国民待遇。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给予内外资企业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认定等方面同等待遇,保障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外商投资纠纷投诉调解力度,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四是加大营商环境推介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单独或联合在境内外举办各类投资环境宣讲会、投资政策说明会,强化江苏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升江苏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通过“江苏外资”微信公众服务号并借助各类新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与国内外媒体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积极宣传江苏的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