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商务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不断创新思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化解风险矛盾,培育增长后劲,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今后商务工作稳中求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大力度促消费,扩内需惠民生成效显著
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全省加快流通业现代化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制定下发了《流通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初步构建了流通业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拓展、资本化扩张和低碳化发展的新格局。
1、以惠民利民为基点,深入落实促消费政策。家电以旧换新工程累计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居全国首位;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列全国第三批推广省份之首。南京、常州、扬州三个试点城市大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推动30家本土规模型连锁超市和260个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对接销售的生鲜农产品金额达到20亿元,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2、以安全消费为重点,加快构建市场监管溯源体系。牵头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办结侵权假冒案件5848件,捣毁窝点667个,罚没物品125万件。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南京、无锡两个国家级试点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分别进入运行和全面调试阶段。全省生猪屠宰监管系统正式运行,初步形成全省举报投诉、屠宰监管、肉菜追溯“三网合一”的架构。市场监测和应急保供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城乡信息服务体系监测样本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3、以网络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城乡流通体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完善,社区“双进工程”得到拓展,南京被列为国家试点城市,组织认定88家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其中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6家,免费培训1万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
4、以信息化为支撑,着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开展电子商务创建工作,苏宁易购、好享购物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引导流通企业运用连锁方式优化组织结构,2011年,全省连锁经营额预计达6500亿元,增长20%左右。进一步规范典当、拍卖、特许经营、茧丝绸以及成品油、酒类和药品流通等特种行业发展。
二、更高水平“引进来”,优势要素集聚能力增强
1、突出结构优化,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服务业占全省实际外资总量的36.5%,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区域结构持续优化,苏北到帐外资增幅高于全省水平7个百分点,苏中苏北占外资总量的1/3以上。加快优化利用外资方式,全省累计吸引了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7家功能性机构,独立法人研发中心、并购项目、创投企业等利用外资方式日益丰富。
2、突出政策引导,进口促进能力明显提高。出台首次引进重大装备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结合口岸优势,推动进口产品集聚,重点推进连云港、张家港保税港区等大宗商品集散地功能建设,支持建设南京羊毛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强化产业损害预警,跟踪监测进口商品倾销行为,有效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3、突出创优领先,开发区竞争力持续增强。锡山、太仓港、张家港和江阴高新区等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在2011年商务部开展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我省参评开发区全部进入30强。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超过1000人,区内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306家。7家开发区成为首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功能建设全国领先,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4和1/6。特色集聚和生态发展步伐加快,累计批准设立124家特色产业园;超过一半的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创建工作,全国15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中江苏有7家,居全国第一。
三、更大步伐“走出去”,资源市场统筹水平提高
1、积极拓展外贸空间,出口市场规模有效扩大。全年组织实施的境内外重点展会92个,展位数超过1.2万个,参展企业超过5千家。针对国际贸易摩擦由单项产品扩大到整个产业,再上升到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贸易摩擦的应对指导力度,在应对美国木地板双反案中取得了税率为2.63%的好成绩(普遍税率为58.84%)。2011年,全省出口呈现出以传统市场为主导、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格局,全年对非洲、拉美和大洋洲出口增速达30%左右,是同期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增幅的5倍多。
2、大力助推外贸转型,自主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战略,3个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市获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新认定5个省级出口基地,目前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已达50个。开展第四批省级出口名牌评选,218家企业229个品牌入选省出口名牌。以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建立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江苏省服务贸易“十二五”发展纲要》,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占全省对外贸易规模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3、全力做好跟踪服务,“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发展,已有17家企业入驻;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进度加快,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工作已启动。出台了《江苏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新批8家省级对外劳务服务平台,全年未发生重大劳务纠纷。
4、着力完善合作机制,对外经贸领域不断拓展。持续拓展海外经贸网络,在莫斯科和美国纽约州设立了江苏驻俄罗斯经贸代表处和驻美国东部经贸代表处,进一步密切与德国北威州、英国埃塞克斯郡、瑞士沃州、荷兰北布拉邦省、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经贸合作关系。
2011年江苏商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在发展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398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国际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超过6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21亿美元(突破300亿),境外中方协议投资3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0亿美元,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2万亿元(突破10万亿)。发展速度稳中有升。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15.9%,实际到帐外资增长12.8%,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增长25%以上,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40%以上,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增长50%,境外中方协议投资增长70%左右。发展实力持续增强。全省实际到帐外资规模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左右;货物贸易规模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二,占全国的1/7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国前三,当年实际对外投资进入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