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贸信息(2025年 第6期)
一、新加坡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清洁能源机遇
在全球复杂的政经格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能。而其中一大趋势就是出海企业对新加坡的高度重视与大力经营。近两年来,中企落户新加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以天合光能、沃太能源和协合新能源为代表的众多全球知名的中国企业纷纷选择在新加坡开设区域总部及海外总部。
是什么驱动了这些具备技术优势的优秀企业选择新加坡?
原因一是新加坡是通往亚洲广阔新能源市场的门户。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走向成熟,新能源市场的广阔机遇逐渐显现。亚太地区整体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30年预计将会翻一番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太阳能将成为亚太地区绿色能源的增长引擎,在2050年前超过60%的光伏设备将安装在该地区。东南亚所蕴含的丰富新能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众多中企更是早早布局东南亚新能源开发与投资市场,拓展企业新版图。
谈及东南亚市场新能源优势,可再生能源电力运营企业协合新能源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刘建红指出,从投资角度看,东南亚属于新兴市场,经济活跃的同时,政治相对稳定;而当地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体现在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风能资源、生物质资源和地热资源,还决定了这里能够便捷吸纳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工程能力、产业链产能以及大量的新能源投资;此外,随着区内多个国家纷纷启动能源转型计划并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激励政策,东南亚新能源产业的后发优势日益显著。
如何在这一充满机遇的巨大市场占得先机,成为众多中国新能源出海企业所必须思考和回答的课题。而新加坡,正是回答这一课题的钥匙。
在逐渐成型的东南亚清洁能源大市场中,小国新加坡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积极推动并实践绿色转型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意识到,想要为子孙后代创造宜居家园,就必须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多年来,新加坡付诸行动,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实现了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设定的短期减排与长期净零排放目标,新加坡政府对清洁能源的生产与进口有着强劲的需求,也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源,还积极推行净零金融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对此,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赞赏并总结道:“在新加坡,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一直积极的探索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新加坡的零碳政策在带动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绿色企业带来更多的增长可能性。”
原因二是新加坡小国土却孕育了商业的大版图 。未来几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充,以光伏行业为代表的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势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有远见的中国企业选择将目光投向海外,深度开发海外清洁能源市场的潜力。
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企业天合光能选择在新加坡建立起亚太区总部,高纪凡表示,优良的投资产业环境、优秀的人才储备、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连接东西方经贸与文化的纽带地位等种种独特优势,都是天合光能选择将其区域总部落地新加坡的原因。
二、中美贸易战影响新加坡经济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国会演讲中指出,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可能对新加坡这个高度依赖贸易的经济体造成严重影响。他强调,这一政策看似不可协商,可能导致企业将业务迁往美国,进而引发就业流失和经济动荡。为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政府成立了由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领导的“经济韧性工作小组”,旨在制定长期战略,支持受影响的企业和工人。
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货币政策放宽。受全球贸易前景恶化影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4月14日宣布放宽货币政策,这是今年第二次调整。同时,贸工部将2025年GDP增长预测从1%–3%下调至0%–2%,第一季度经济已出现0.8%的收缩。
尽管面临外部挑战,新加坡积极拓展数字贸易领域。截至目前,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智利、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数字经济协定,并与欧盟完成《数字贸易协定》谈判,待各自批准执行。此外,新加坡正与中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国积极商讨加强数字经济合作事宜。根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及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发布的2023年《新加坡数字经济报告》,2022年数字贸易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3%,相比2017年的13%显著增长。其中,信息和通信(I&C)行业贡献了330亿新元,其他行业通过广泛数字化贡献了730亿新元。
大选临近,经济议题成焦点。新加坡将于5月3日举行大选,这是总理黄循财自2024年接任以来的首次全国选举。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选民对政府应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能力尤为关注。
三、新加坡三家公司跻身世界500强家族企业之列
据2025年安永—圣加仑大学家族企业指数(EY and University of St.Gallen Family Business Index)统计结果显示,新加坡有三家家族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家族企业榜,较两年前多出一家。其中两家创办了30年左右,一家更已有90多年历史。该指数每两年更新一轮。
上榜的三家新加坡家族企业,营收总计248亿美元(约326亿新元)。其中,1932年创办,迄今已93年的春金集团(Musim Mas)首度上榜。它排名229,规模在上榜的三家新加坡家族企业居次,共有4万2000名雇员,营收达89亿美元。春金集团号称全球第二大棕榈油业者。创办于1993年的仁恒置地(Yanlord Land)。它在全球上升了12个名次,排名327,聘用1万2000名雇员,营收61亿4000万美元。创办于1996年的金光农业资源(Golden Agri Resources),在全球猛挫27个名次,排名204。它的规模是三家新加坡家族企业最大,聘有101000名雇员,营收达97亿6000万美元。上榜企业的营收数据来自两年内已发布的财报或公开的财务信息。
世界500强家族企业,47%来自欧洲,29%来自北美洲,18%来自亚洲。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500强家族企业的区别:一是评选标准不一样。前者是按企业年度营业收入(Revenue)排序,全球范围,不限国籍、不限行业。后者是企业必须由一个或多个家族控制或持股,按照企业营收、员工人数、国际影响力、治理结构等综合指标排名,不能是完全独立的公众公司或国家控股公司。二是特点不同。前者代表的是全球规模最大、营收最多的企业,更偏重于“财务实力”和“全球市场地位”。后者则代表的是家族治理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影响力,更强调传承、企业文化、稳定性、责任感。
四、新加坡光伏产品相关企业成本下降却面对更大竞争
美国对从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四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新关税。作为本区域太阳能市场重要参与者,新加坡相关企业预计,新关税政策会让更多中国产品流入,有助降低成本,但对出口商来说,也将面临中国产品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
4月21日,经长达一年的贸易调查,美国商务部最终认定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太阳能产品的倾销幅度,分别为125.37%、271.28%、111.45%和8.59%。美国针对东南亚四国的关税政策,旨在进一步打击中国光伏产品绕道东南亚输美的行为。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数据,2023年上半年,美国超过80%太阳能设备进口自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这四国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设厂的主要目的地。
除了上述四国,新加坡在东南亚太阳能板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研发、区域投资与绿色政策引导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新加坡相关企业还在东南亚其他国家设立公司,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全球贸易咨询网站volza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新加坡共出口861批次太阳能板。这些出口由148家新加坡出口商,发往141名买家。新加坡业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星生能源(Sunseap) 在东南亚地区有广泛业务布局,该公司2022年被全球第四大可再生能源公司EDP Renewables(简称EDPR)收购91%股份,成为EDPR在亚太地区的清洁能源枢纽。
新加坡另一家清洁能源公司清节源(Clean Kinetics)在马来西亚、泰国、阿联酋等地均设有办事处,公司工程与技术总监李其徽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介绍,公司八成以上产品来自中国,同时将一些产品卖到马来西亚、泰国、迪拜和约旦等地。李其徽预计,未来有更多中国太阳能板会流入东南亚市场,增加市场供应、压低价格,“这将使公司采购成本下降,物流成本也可能随之改善”。但是在出口方面,李其徽认为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本轮关税贸易战中,外界普遍担忧,东南亚国家可能进一步成为中国廉价商品转移的主要市场,对当地制造商和相关产业造成冲击。李其徽说,美国的限制措施,会迫使中国供应商寻找其他市场,甚至延伸到产业链布局。
五、柔新经济特区拟设亚细安工业园 推动高价值领域
马来西亚柔佛州政府计划在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设立亚细安工业园,专门吸引来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战略投资。
与此同时,马国有意在柔新特区展开监管沙盒测试,营造一个测试创新技术、政策及商业模式的灵活环境,尤其适用于受现行法规限制的新兴领域。政府计划从依布拉欣科技城(Ibrahim Technopolis)、亚依玛尼斯园丘(Ladang Air Manis),以及森林城市(Forest City)等地区开始测试,从中吸引金融科技、智能物流、再生能源,以及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投资。
柔佛州务大臣翁哈菲兹在位于新山的佩尔萨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场柔新经济特区商业投资论坛上讲话时表示,这个设在经济特区的亚细安工业园可重点开发先进制造、绿色技术和数码经济等高价值领域,从中推动技术转移、提升竞争力,并让亚细安供应链更加多元化。他还透露,今年一季度,柔佛州吸引了274亿令吉(约81亿6000万新元)的新投资额,显示柔新特区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另外,单是在4月,就有总值230亿令吉的新项目正在筹备中。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的数据显示,当局去年批准的700多个项目中,560个在柔新特区展开,占了总项目数量约八成。其中,50多个是在高价值和高增长的领域展开,包括医疗和半导体领域。
江苏省驻新加坡经贸代表处
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