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步行街改造提升典型案例(三)“文商旅”深度融合 助推街区焕新发展——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核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清名桥核心区,东起向阳路,西至定胜河沿线,核心区占地面积18.78公顷。
近年来,无锡市针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问题,采取保护传承历史文脉、高质引育产业发展、全面复兴运河旅游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街区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质量,实现街区改造提升前后客流量同比增长35%,营业额同比增长41%。
一、主要做法
(一)文化挂帅,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街区以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开展历史文脉建设。运河文化方面,修建了运河文化艺术馆,梳理出三千年大运河文明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大量写实主义油画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大运河伟大文明史;工商文化方面,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修复“丝业大王”薛南溟旧居和“电气大王”祝大椿故居,集中展现了民族工商业的辉煌成就,同时修复建成窑群遗址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明清时期民窑手工业的辉煌;宗教文化方面,协同宗教部门,加快推进南禅寺文化商城改造升级,实现了塔院一体建设,水仙道院则完成修复并建成为无锡道教音乐馆,向世人展示无锡道教音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民俗文化方面,街区将以南长街、南下塘修复的民居为载体,打造“最无锡”的老字号民宿区,全面展示江南水弄堂的民俗民风,再现传统经典的民间风俗和艺术。
(二)商业护航,高质引育产业发展
街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消费者约3000万人次,形成南长街休闲一条街、南门头上美食街、锦泰高端餐饮片区、南下塘老字号特色街、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无锡市以街区为载体,举办了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城市美食节、民俗文化节、古运河国际风情夜游节、“今夜‘梁’宵”夜市等100多场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商旅主题活动,这些特色活动吸引了各年龄层及不同需求的游客参与,有效激发街区活力,增强街区文化品牌影响力。同时,街区按照“自有品牌、自主设计、定牌加工、授权经营”的理念,积极研发富有街区自身特色的文创商品,推动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在古运河旅游上打造长三角特色品牌文化产品。已推出“醉江南”紫砂茶壶、“时光之礼”“国色生香”“弄堂习俗”“丛桂坊”系列黄酒、啤酒等凸显本地特色元素的系列产品。
(三)旅游立业,全面复兴运河盛景
街区以南禅寺观光旅游、南长街南下塘休闲旅游、清名桥文化旅游为总体定位,以水上游船和街区电动观光车为主要载体,通过整合古运河、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祝大椿故居等各类资源,创设水上游、岸上走等特色旅游线路。同时通过引进具有人文艺术氛围的业态,如名家艺术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高级手工定制作坊、创意礼品店等相关产业,在明清建筑群体中加入现代元素、功能,让曾经流传其间的民间传说、巧生其中的民俗工艺,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窑群遗址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场馆与枕河人家的日常市井生活一起,构成街区旅游的核心内容,形成一个以“慢生活”为特色、运河文化气息浓烈、江南地域传统特色浓郁的文化型旅游休闲度假社区。
二、主要成效
(一)游客数量显著提升。自开街以来,街区接待量持续上升,2023年全年接待量高达3000万人次,与完成改造前相比提升35%。2024年以来,街区在元旦三天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143.15万人次,同比增长58.9%;在五一小长假仅第一天就涌入38万人次,同比增长37%。
(二)商业氛围更加浓厚。2023年,街区实现营业收入6亿多元,与完成改造前相比提升41%。街区业态丰富,现有文商旅体娱等各类商户500余家,先后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江苏首店17家、无锡首店37家,近年来陆续开发数字藏品、文创产品20余款。2023年无锡运河汇项目开街以来,街区加强夜间经济发展力度,先后举办了20余场夜间潮流活动,成为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打卡地。
(三)改造提升成果斐然。街区以清名桥区域为核心,共完成保护性修复15.3万平方米,完成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水仙道院、和平书场、游客中心等重要节点的修缮改造,完成薛南溟旧居、王绍先老宅、张氏嘉乐堂、祝大椿故居等14处文物古迹的修复工作,累计修缮或复建南长街两侧、南下塘沿河建筑约5.8万平方米。街区内伯渎港区域、古窑区域、中萃南区域修缮及改扩建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