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贸信息(2024年第1期)
江苏驻新加坡经贸代表处 2024年3月
新加坡+1:以新加坡为起点,探索无限可能
作为衔接全球贸易网络的枢纽,东南亚有着多元化的制造生态、蓬勃的劳动及消费市场,并且在制造出口有长期增长的趋势。东南亚位于主要贸易路线的交汇处,每年有3.4万亿的全球贸易流通,东盟丰富的自贸协议网络中就包括了涵盖全30%经济体的最大的多边自贸协议网络RCEP;东南亚在汽车,电子,机械,纺织服饰,化工,金属等领域都具有竞争力,此外在生物医药、消费品、植物蛋白、电动汽车等领域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东南亚地区总人口 有6.5 亿,其中超过61% 年龄在 35岁以下,是继中国及印度后的全球第三大劳动力生产地;2015-2019东南亚制造出口平均增长率维持在5% (世界平均为3%)。新加坡制造业2030愿景,作为东南亚最受全球青睐的区域商业中心,新加坡一直视制造业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年度报告,新加坡制造业占GDP的22%。 2021年,新加坡的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2%, 是自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新加坡正在努力升级制造基地并深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凝聚产业、人才、政策等优势,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先进制造业的全球业务、创新与人才中心,在未来10年继续争取50%的增长,并确保制造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
新加坡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清洁能源机遇
在全球复杂的政经格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能。而其中一大趋势就是出海企业对新加坡的高度重视与大力经营。近两年来,中企落户新加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以天合光能、沃太能源和协合新能源为代表的众多全球知名的中国企业纷纷选择在新加坡开设区域总部及海外总部。是什么驱动了这些具备技术优势的优秀企业选择新加坡?本期我们访问了多位在新加坡展业的中国企业家,从他们的角度来观察新加坡和东南亚所孕育的巨大机遇、新加坡独特的营商优势,以及新加坡政府如何搭建新能源与绿色转型平台,助力中国企业,把握亚洲新能源增长契机。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走向成熟,新能源市场的广阔机遇逐渐浮出水面。亚太地区整体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30年预计将会翻一番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太阳能将成为亚太地区绿色能源的增长引擎,在2050年前超过60%的光伏设备将安装在该地区。东南亚所蕴含的丰富新能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众多中企更是早早布局东南亚新能源开发与投资市场,拓展企业新版图。谈及东南亚市场新能源优势,可再生能源电力运营企业协合新能源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刘建红指出,从投资角度看,东南亚属于新兴市场,经济活跃的同时,政治相对稳定;而当地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体现在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风能资源、生物质资源和地热资源,还决定了这里能够便捷吸纳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工程能力、产业链产能以及大量的新能源投资;此外,随着区内多个国家纷纷启动能源转型计划并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激励政策,东南亚新能源产业的后发优势日益显著。
迈向绿色未来,解密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DNA
“国土面积小”“资源稀缺”“人口密度高”……人们时常用这些来形容新加坡。而来到新加坡,人们又对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清洁的公共空间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赞叹不已,“花园城市”和“花园中的城市”的美誉就又脱口而出了。实际上,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是从“环境绿化”到“可持续发展”的质的转变。1965年建国之初,面对城市扩张带来的自然生态收缩问题,新加坡时任领导人李光耀提出,通过清洁和绿化的环境吸引世界的目光,实现新加坡经济的飞跃。这一举措的成功使新加坡在上个世纪80年代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以“花园中的城市”为愿景,提出将环境保护系统化地融入城市生活,兼顾吸引全球投资、商旅和居民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践行可持续发展构想。新加坡自建国起就意识到,为了为子孙后代创造宜居家园,必须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多年来,新加坡付诸行动,已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021年,新加坡政府发布了“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下称《绿色计划》),对接下来十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且详细的规划,展示了新加坡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的承诺。新加坡总理公署策略署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NCCS)气候变化总司长谢云青(Benedict Chia)介绍,新加坡在2022年修订了气候目标,计划在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约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绿色计划》是一项全民运动,其支柱之一的“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代表着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兼容。根据规划,绿色经济由“经济去碳化”为总框架所推动,而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就是其中的关键。
生物医药从“新”出发产销全球
针新加坡立志成为亚洲的生物医学中心,凭借稳定的营商环境、优秀的人才资源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全球不少顶尖制药公司在本地设立生产基地。 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汇集80多家制药和医疗器械制造厂,雇佣2万4000名员工。过去20多年来,新加坡生物制药业的产值增逾两倍。去年,总值190亿新元 (988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在新加坡制造再销往全球。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安进(Amgen)以服务患者为使命,当集团考虑在亚洲拓展生产制造时,新加坡脱颖而出成为区域首个生产基地。从2014年开始,安进先后在大士生物医药园(Tuas Biomedical Park)兴建两间工厂,在新加坡生产基地至今已注资超过4亿美元(5亿3500万新元),专门生产原料药,用于开发和制造多种临床及商业生物制剂和合成药物成分,为心血管、骨骼健康、肿瘤和神经科学等疾病领域作出贡献。位于新加坡西部、占地280公顷的大士生物医药园是新加坡生物医药制造重镇,通过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人才和第三方服务,吸引全球不少顶尖生物制药企业落户。除了安进,进驻园区包括葛兰素史克(GSK)、辉瑞(Pfizer)、赛诺菲(Sanofi)、默克(MSD)、诺华(Novartis)、罗氏制药(Roche)和艾伯维(AbbVie)等。安进新加坡制造副总裁托雷斯(Wallace I. Torres)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地人才高素质和优良教育水平让他留下深刻印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机构致力于培养合适人才库以拓展生物医药科技这知识密集型行业。过去九年来,安进在本地聘雇员工已从70人提升至目前超过350人。除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及高技能人才库,托雷斯说:“新加坡经济和政治非常稳定,营商环境极其透明,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十分有利于创新。”
德国及欧洲公司受邀来马投资
大马今日公开邀请德国及欧洲各地的企业,与充满活力、具策略性和不断成长的大马接触、投资和合作。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发出上述邀请时说,大马拥有熟练劳动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明确监管环境,以及巨大增长潜力。他说:“我们是充满活力的经济体适应21世纪,也是德国企业的理想合作伙伴。” 他在2024年中小企业未来日(Mittelstand)发表主题演讲时,这么说。该活动由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主办,汇聚约5000家中小企业,以及政府和企业著名人物。 安华说,大马也为德国提供一个战略途径,以进入更广阔的东盟市场。“东盟将在时至2030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该区域已准备好迎来指数级增长。”在过去10年,德国一直是大马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大马如今是德国在东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同时,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年均增长5.2%,大马亚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具吸引力目的地。截至去年,德国企业已投资85亿欧元。也是财长的安华说,外国投资者可从政府为放宽经商环境而实施的各种举措中受惠,建立对大马体制的信心,最终确保国内的长期稳定。在与德国企业和投资者会面时,安华告诉他们,大马也是通往清真生态系统和数码经济的途径。他指出,德国放眼进军清真市场,而在这价值数十亿美元产业作为领导者的大马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以提供专业知识、基础设施和强大的清真监管框架。 安华在致词时也提到,两国及其经济皆建立在一个共同基础,即中小企业,尽管德国的中小企业领域规模庞大。他指出,超过700家德国企业在大马开展业务,其中包括西门子(Siemens)、英飞凌(Infineon)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巨头;德国企业可与大马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安华也借此机会宣传大马作为旅游枢纽,并指我国拥有许多森林和海滩,可全年旅游。在鼓励中小企业接受绿色倡议,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实践的同时,安华说,大马政府也在加倍大力发展数码经济,聚焦于向中小企业推广数码科技,以推动出口增长。6家大马公司通过企业发展及合作社部,参与在当地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