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自贸协定实现更好“走出去”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江苏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尽管江苏企业在部分行业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但总体而言,与优秀的跨国公司相比,在充分利用全球规则和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省内部分企业能够积极将自由贸易区战略融入企业全球化布局,更加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实现更好“走出去”。
【企业案例1】 南京某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为国内外服装品牌做OEM(贴牌加工)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并创立了多个自有品牌。该公司设有专职部门负责自贸协定利用及原产地证书管理工作,重视对内部相关管理流程的规范和对员工利用自贸协定能力的培养,能够主动跟踪利用国外生产基地与目标市场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合理利用关税减让安排和原产地规则,在全球销售和生产布局中最大程度利用自贸协定降低关税成本。主要经验如下: 一是利用自由贸易区网络合理布局生产。该公司在国内和柬埔寨、越南建有多个生产基地,能够根据客户所在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和订单品种,在其多个生产基地间合理配置产能。如该公司会将出口日本的订单放在柬埔寨工厂生产,因为虽然柬埔寨工厂生产效率远不如国内工厂,但关税优惠较大,享惠条件宽松,只要缝制工艺在柬埔寨进行,就可在出口日本时享受零关税。而如果放在国内生产,出口日本时关税高达11.8%;放在越南生产则需要满足一件成衣70%以上的原辅材料采购自东盟地区的条件,才能在出口日本时享受零关税。同时,该公司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将订单所需原辅材料出口到柬埔寨工厂,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二是关注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及时优化布局。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实施之前,由于出口澳大利亚的女装从柬埔寨出口能够享受零关税,该公司便将此类订单放在柬埔寨工厂生产。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生效以后,该公司充分研究相关产品降税安排后发现,女裤等部分类别从国内出口澳大利亚可以利用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享受零关税,再加上国内服装市场拥有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和较高的生产效率,便将这部分订单回流国内工厂生产,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企业案例2】 南通某公司是光电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电信、电力运营商和广电、交通、能源、国防等领域。近年来,该公司紧跟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步伐,综合利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走出去”承揽工程、投资建厂、设立营销中心,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主要经验如下: 一是主动利用自贸协定开拓工程市场。该公司在智利投标某项工程时,标价比一同竞标的印度公司高出许多,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该公司立即与招标公司积极沟通,向评标小组详细讲解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告知对方可以利用该优惠政策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比选择与印度公司合作能节省几十万美元的关税成本,总体上该公司报价更具竞争力。最终,该公司利用中国-智利自贸协定毫无悬念地赢得了这场竞标,开拓了智利的工程市场。 二是综合利用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大产业布局。该公司在充分利用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走出去”利用别国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生产布局。该公司陆续在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乌克兰等“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并在泰国、越南、澳大利亚等自贸伙伴国家设立营销中心,利用投资所在国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力地提升了该公司在全球电缆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企业案例3】 江苏某公司是一家省属国有企业,主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主要出口产品有茧丝绸、纺织品、船舶、机电、轻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精细化工、纺织原料、纺织机械等。由于纺织服装、轻工等产品利润空间有限,为用好用足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该公司设立了专职部门统一扎口负责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利用相关工作,在积极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自贸协定优惠政策优势,主动“走出去”优化产业链布局。主要经验如下: 该公司主要利用中国-东盟、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中国-智利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开拓自贸伙伴市场,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有效拉动出口业务快速增长。如该公司在南美地区的服装业务,正是得益于中国-智利自贸协定的落地,出口规模从最初的百来万美元大幅增长到数千万美元。随着国内人口红利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该公司主动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加快产能“走出去”,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双重利用我国和自贸伙伴的自由贸易区网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该公司在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设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低成本生产优势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同时,在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将面料等原材料出口柬埔寨、缅甸时享受零关税,在将成品出口欧美地区时利用欧美国家对上述海外生产基地的关税优惠待遇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规避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影响。在上述三重利好刺激下,近年来,该公司的海外产能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案例4】 苏州某公司主要从事电动工具用电机、电动工具整机及相关零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电动工具领域专业的电机供应商与整机制造商。该公司业务以OEM(贴牌加工)为主,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巨头提供配套服务。为巩固和加强其在电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该公司积极利用中国-韩国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发展自主品牌,有效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主要经验如下: 2011年,该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全资收购了韩国某知名电动工具品牌,在国内完成核心部件等零配件生产后,出口韩国进行组装加工生产,并利用该品牌已有的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在韩国市场开展电动工具整机的销售业务。2015年,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生效后,该公司积极利用中国-韩国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在将电动工具整机及零配件出口韩国子公司时享受关税优惠,有效降低了该公司的关税成本,改善了经营业绩,增强了其在韩国发展的信心。2016年,其韩国子公司在韩国顺利上市,该公司由OEM(贴牌加工)生产商转型为拥有自主品牌的电机与整机制造商,巩固了其在电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在国内上市,并在越南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优惠政策“走出去”优化产能配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企业案例5】 无锡某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轮胎出口欧美国家,同时供应给国内汽车厂家。该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利用我国及其投资所在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仅守住了美国市场,还拓展了国际市场。主要经验如下: 近年来,受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将部分生产线逐步转移到其主要原材料橡胶的进口国泰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将泰国原产的轮胎返销国内时,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享受零关税待遇。特别是2018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加征25%的关税,对该公司造成较大影响。为守住美国市场,该公司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利用泰国工厂的生产线,将出口美国的订单改由泰国工厂生产,使产品获得泰国原产资格,由泰国出口美国,不仅避免了美国对我加征的高额关税,还利用美国给予泰国的普惠制关税待遇,提升了产品价格竞争力。 同时,泰国作为东盟成员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均签有自贸协定。该公司利用泰国发达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将泰国原产的轮胎出口至泰国的自贸伙伴,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小结】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各种因素错综交织,使得江苏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要积极关注全球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利用自贸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合理调整优化全球生产和采销市场布局。一方面,建议持续关注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积极考虑在自贸伙伴投资布局的可行性,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降低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的关税成本。另一方面,关注投资所在国自贸协定签署情况和相关享惠规则,将原产地规则纳入企业产品的生产管理,充分利用投资所在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和各类资源,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需要企业引起关注的是,如企业对外投资生产的最终产品的目标市场以欧美为主,需要防范欧美的反规避调查和原产地调查风险,相关出口产品不仅应满足投资所在国的原产地规则,还需满足欧盟和美国的原产地规则。 |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 【显示字体】: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