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00335/2019-00203 | ||
信息分类 | 计划总结 | 时效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9-11-28 | |
信息名称 |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 ||
内容概述 |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 ||
文号 | 关键字 | 推进 发展 建设 服务 创新 |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一、2018年商务工作情况
2018年,全省商务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3万亿元,增长7.9%。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约4.4万亿元,增长9.5%(按美元计总额6640.4亿美元,增长12.4%),规模创历史新高,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682.6亿美元,增长10.4%。实际使用外资255.9亿美元,增长1.8%。对外投资额保持基本稳定。
2018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引导和推动消费升级。1、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制定省商务厅《关于实施商务领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推出23项促进消费工作举措。指导举办第二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第八届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第二届糖酒食品交易会,组织我省老字号企业赴香港参加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消费升级工作在商务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介绍。2、提升城市消费。南京市夫子庙步行街入选商务部全国首批重点培育高品位步行街。在全国率先出台老字号集聚街区建设规范,确定苏州市观前商业街等3个街区为首批江苏省老字号集聚街区。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商场创建单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我省农产品直供社区示范工程被商务部作为国家促消费专项行动典型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10家江苏零售企业入选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其中苏宁易购位居第一。3、扩大服务消费。推进生活服务业行业标准建设,指导起草《家政O2O服务规范》等多个行业规范,支持行业协会发展会展平台、大赛平台和网上平台。推进社区电商发展,制定《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社区确认规范(试行)》,确认21个省级电商示范社区。4、优化消费环境。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商务部等部门联合验收。组织开展农村城乡接合部专项整治、互联网专项治理、清风行动等打击侵权假冒重点工作。优化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在全国汽车流通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积极研究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加油难、加油远问题。
(二)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1、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召开全省商贸流通创新转型经验交流会,出台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无锡梁溪区中心城区商贸流通创新转型经验编入《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典型案例集》。4家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被评为全国公益性示范市场,数量全国最多。指导徐州云龙区创建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创新示范区,形成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7条可复制推广经验,培育6家商品交易转型升级示范市场,有关经验做法被商务部向全国推广。做好区域市场一体化相关工作,实施长三角合作2018年工作计划,制订长江经济带市场体系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创新现代流通方式。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建立“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联席会议制度”。南京和张家港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南京和徐州获批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33家企业入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数量全国领先。确定南京、无锡和徐州为全省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城乡高效配送“沛县模式”得到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肯定。3、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牵头推进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电商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农村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二位,2018年创建了108个电商示范村、53个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制定《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品牌确认规范(试行)》,确认了一批农村电商优秀公共服务平台、优秀运营企业、优质网销农产品品牌。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全年举办6期针对省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片区的电商人才培训和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培训1100人次。制定《江苏省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确认规范(试行)》,确认首批53家省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
(三)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1、强化双向市场开拓。重点支持211个贸易促进项目,其中“一带一路”市场占比37%。在全国率先与海关、省贸促会建立工作机制,联合开展“FTA惠苏企”专题培训、举办主题论坛,做法获商务部充分肯定。江苏对自贸伙伴出口占全省总额的33%,进口占比超过50%。加大对信保的支持力度,2018年中信保支持江苏出口规模全国第一;小微企业出口统保平台承保覆盖率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进口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2018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张家港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落地,试点平台和试点企业开始正式运营。2、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组织企业参加139场重点境外货物贸易展会。修订《江苏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创新加工贸易发展,7家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南通华夏飞机再制造试点、飞利浦医疗(苏州)等全球保税检测维修业务进展顺利。推进外贸品牌和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外贸基地78个,其中国家级基地30个。3、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2018年苏州综试区跨境电商B2B出口超过9亿美元。南京、无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15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4家公共海外仓加快集聚经营主体。推动海门、常熟两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升国际化水平。
(四)着力加快服务贸易发展。1、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指导苏州、江北新区做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结评估,11条试点经验报商务部向全国推广。南京、苏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引导基金率先在我省投入使用。无锡市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我省24家企业、7个项目入选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2、推动服务外包提档升级。服务外包执行额和离岸执行额保持全国第一,中高端业务(KPO)占比保持40%以上。5个国家级示范城市在国家级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中占据3席,“一群两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开展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区认定及综合评价工作,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3、展会品牌建设取得进展。建立我省展会综合评估体系和展览业统计监测工作机制,组织重点展会年度绩效评估。推进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的品牌化建设,首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五)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1、加强政策引导。贯彻落实国家“稳外资”系列决策部署,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外资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在全省组织开展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2、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进一步修订完善外资总部政策,2018年全省新认定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新设21家外资研发机构。3、加大重点产业、重点国别引资力度。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引资引技引智,配合省领导出访欧洲,发挥海外经贸网络作用,举办江苏-挪威高新技术产业交流会、江苏-德国开放创新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江苏—白俄罗斯经贸合作论坛等投资促进活动。牵头做好无锡SK海力士半导体二工厂项目联络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江苏省与SK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
(六)深化商务领域重点改革。1、“放管服”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得到商务部通报表扬。推进成品油、拍卖、直销等业务“证照分离”,制定改革措施,优化准入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复制推广国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第四批30项经验复制推广已经落实19项。认真推进开发区“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覆盖项目能评、环评试点工作。2、“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落实“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措施,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网,精简材料清单。自主研发网上寄证系统,全国唯一开展出口许可证网上寄送服务。超五成的进出口许可证已实现无纸化通关。3、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和运输工具申报系统应用率达100%,舱单申报系统应用率达80%,业务量处于全国前列。关检融合申报全面实现。银行、出口信保等特色项目陆续上线,95198服务热线顺利开通。
(七)大力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1、推进开发区条例等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开展《江苏省开发区条例》宣传报道和专题培训活动。启动全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全省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办法,强化“一特三提升”导向。2、提升开放平台载体能级。29家省级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连云港综合保税区、靖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继获批设立。江阴综合保税区(一期)、徐州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评定首批18家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和6家省级智慧园区。全省4家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3、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评估验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动率先实现“3550”目标。4、合作共建取得阶段性成果。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承办中韩产业园合作协调机制第二次会议和第一届中韩产业园合作交流会。积极推进苏辽商务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推动苏陕合作共建“区中园”。
(八)有力有序推进走出去。1、积极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出台了《江苏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激励办法》。印尼吉打邦农林生态产业园成为我省第3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组织重点企业、重点开发区赴阿联酋、柬埔寨等地开展投资合作促进活动。2、强化走出去综合服务。全国首创的江苏走出去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人才地图”)正式启用,成功举办首届江苏走出去企业留学生专场招聘会。持续开展走出去专题系列培训。完成全国首例省级政府部门招标“走出去人员”绑架勒索险项目。推动劳务扶贫和高端劳务,规范对外劳务合作风险处置备用金管理,开展对以色列劳务合作试点。
二、2019年商务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2019年,根据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省商务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培育强大内需市场,加快开放强省建设,努力推动全省商务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将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监管,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在项目建设、拓展市场、金融保障、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推进丝路贸易促进计划和重点境外合作区提升计划,大力支持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和“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建设。统筹规划境外园区与物流基地、中欧班列与海外仓建设,新认定1-2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培育6家左右省级海外仓。
2、找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加强借势上海、优势互补的研究,进一步优化我省对外开放布局。推动长三角区域内重大改革试点联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平台。推动企业利用境外开放平台抱团走出去。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建设,实施长三角地区市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准主场”优势,精心做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组织工作。
3、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加快复制第四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重点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中韩(盐城)产业园、南京江北新区、连云港部分重点开放区域,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举措的叠加复制与集成创新,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和管理体制高效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4、构建口岸开放新格局。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落实,切实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一流电子口岸。有序推进口岸开放,努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口岸新格局。探索建设国际陆港,依托我省综合交通优势,推动海港江港陆港口岸通关一体化。
5、推动商务改革向纵深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江苏省营商环境优化办法》;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广境外投资备案“单一窗口”;争取尽早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权下放到设区市。在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8个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加快商务大数据建设。
(二)发展现代流通推动消费升级。
1、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深入开展消费升级专题研究,推动出台消费升级促进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2019年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积极培育、建设南京和徐州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做好南京市夫子庙步行街创建高品位步行街工作,探索开展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工作。推动江苏老字号集聚街区提档升级,举办第三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开展第二批江苏老字号认定工作,探索将认定扩大到工业领域。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农商互联,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指导各地推进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推动100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社区商业便民惠民工程,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建设1500个社区商业网点及设施,切实增强百姓对商务工作的获得感。
2、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探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推动成立省级商务领域信用建设行业组织。研究制定商务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强化单用途预付卡等领域行业监管,推动预付卡管理地方立法。争取出台加强直销行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快推进全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江苏实施方案。贯彻新修订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有序开展乙醇汽油推广和使用相关工作。加强餐饮燃气安全综合治理。
3、积极推进流通创新。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落实国家8部门联合开展的供应链试点工作,创建全国示范城市和企业,完成苏州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南京、徐州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大力推进城乡高效配送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化转型,发展商品交易类互联网平台经济。复制推广无锡市梁溪区和徐州市云龙区经验。举办实体零售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抓好《电子商务法》宣传贯彻工作。发挥江苏制造业优势,推进垂直电商平台发展。加快电商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方案。大力发展电商服务业,促进我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大力度推进电商扶贫。推进农村电商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电商快递产业示范园;遴选100家左右电子商务园区、200家左右电子商务企业作为2019-2020年度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和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确定一批省级电商示范社区试点单位。深入推进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建设和功能拓展。
(三)加快推进外贸稳中提质。
1、全力稳出口。将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多元化水平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组织研究对外贸易的替代市场策略,优化贸易促进计划,办好广交会、华交会、大阪展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拓展“一带一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探索通过重点行业组团赴目标市场进行专题对接来提升“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成效。支持境外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努力稳住美国市场,巩固欧盟、日本等主销市场。
2、积极扩进口。认真落实进口促进政策,发布《江苏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9版)。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完善贸易服务功能、提升进口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张家港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推动苏州、南京、无锡等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网购保税进口”业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增加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消费品进口。
3、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推进苏州、南京、无锡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转型,扩大省级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范围。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稳中创优。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地申报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启动新一轮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评选。继续支持具备条件的重点行业、企业争取全球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先导区,深化南京、苏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做好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动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推进无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文化贸易加速发展。
2、促进服务外包提档升级。研究制定我省服务外包提档升级的工作意见。积极发展大数据分析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外包,推进外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支持常州、徐州等申报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集群建设。
3、打造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展会平台。加大对省重点展会支持力度,指导各设区市打造区域品牌展会。支持展会服务商和展馆企业做大做强,在省、市各级层面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展会服务商,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入驻江苏或设立机构,办成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会议论坛,更好地吸引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
(五)推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
1、扎实推动政策落地。引导各地围绕政策支持、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出台细化措施,形成省、市、县(区)三级外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全省外资提质增效评价体系,突出外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营商环境等质量效益指标,科学评价各地利用外资水平,引导利用外资提质增效。
2、强化外资总部培育。进一步完善外资总部促进政策体系,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全球和地区总部,隆起总部经济群。建立省、市两级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市(县、区)建设外资总部服务中心,推动总部基地建设工作。持续实施重大投资促进“111”工程,重点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来我省投资。筹划召开总部经济推进大会。
3、推动开放创新深度融合。鼓励建立以跨国龙头企业主导的价值创新园区,加快高端专业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推动建立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促进内外资共享生产要素、共享知识溢出,推动产业链整合,加快引进和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4、实施引资多元化战略。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有效扩大外资来源地。支持外国投资者以并购方式参与我省企业优化重组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我省企业境外上市和返程投资。
(六)创新发展对外投资合作。
1、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建立我省本土跨国公司认定标准,认定一批企业并予以重点支持。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带动技术、设计和标准走出去。支持产业链全球布局,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形成产业链闭环。持续推进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适时召开全省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推进大会。继续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建营一体化”。引导我省工程企业加强协作联合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央企对接有效承接承包工程。
2、持续强化服务监管。加快建设海外商会、海外应急管理团队、咨询团队、法律服务中心“四支队伍”。健全走出去人才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走出去“人才地图”工程建设。开展新一轮21场次走出去系列培训。加强海外劳务管理,持续推进高端劳务和劳务扶贫工作。
3、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积极对接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等国家平台,加强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协作,筹划举办中央金融机构江苏走出去对接会。鼓励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和苏州银行等省内金融机构成立种子银行,探索推出江苏版“两优贷款”。
(七)打造更多更强开放载体平台。
1、提升开发区创新能力。认真落实《江苏省开发区条例》,做好全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一特三提升”为引领,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区和智慧园区,提升产业集群带动能力。进一步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支持制定实施综合试验2.0版方案。
2、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提升。完善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营商环境,在综合保税区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综合运用保税等政策,支持研发创新机构在区内发展,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
3、推动省外合作共建。积极推进苏陕、苏辽对口协作,做好苏陕共建“区中园”有关工作。加强对边合区结对帮扶和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国家级经开区对口合作有关工作的指导督促。
(八)加强经贸合作交流机制建设。
1、优化拓展海外经贸网络。进一步优化完善海外经贸代表处网络布局,向重点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加强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共建代表处作用,提升海外经贸网络管理水平。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省内相关部门、各地驻外机构形成合力,增强全省海外经贸网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2、推动合作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新苏合作理事会机制,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领域、生态环保领域、重点合作载体建设、教育健康等民生领域的互利合作,支持南京成为中新合作建设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发挥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苏港两地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推动江苏省—(德国)北威州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建设,积极参加中美省州合作机制各项活动。
3、拓展经贸交流合作平台。配合省领导出访重点国家,举办重大经贸活动。加快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扩大对韩经贸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进口博览会平台,办好第二届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等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