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经贸信息 (2019年 第10期)
美洲经贸信息
(2019年 第10期)
江苏省驻美国西部经贸代表处 2019年5月22日
美中贸易争端让美国投资者惴惴不安
5月2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知名美国投资者正在买进美国国债并打算卖出股票,他们认为,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危及持续十年之久的美股牛市。很多投资者已经迅速解除了对美中将很快达成协议的押注,准备应对未来几个月可能搅动市场的贸易争端。另一些投资者则买进了在股市下跌时价值上涨的看空期权,对冲市场进一步走软的风险。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最近几个月随着市场连创新高而消退的一些主要关切再度浮出水面,这些关切涉及脆弱的全球经济增长、高水位的美股估值,以及中国在债务规模膨胀之际继续刺激经济的能力。资金流追踪机构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周,投资者从聚焦于美股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处撤出了逾220亿美元。上周,在主要股指于周一录得四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后,贸易局势缓解的希望曾几度推动股市走高。但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上周发布的对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略多于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已采取措施对冲股市在未来三个月大幅下跌的风险,创下这项调查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对冲基金Universal Investments首席投资长Mark Spitznagel在邮件中称,人们显然以为事情会一帆风顺,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布局,所以当出现波折时才会有过于强烈的反应。不过他表示,在不远的将来,类似这样的导火索还会引发轩然大波。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命运影响到从股市到大豆等一系列全球市场。围绕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不仅冲击了铜和镍等工业金属价格,也对出口高度依赖中国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带来压力,韩圆就是其中之一。韩国大约四分之一出口商品销往中国市场,韩圆兑美元此前跌至两年多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受贸易紧张关系拖累,离岸人民币汇率也逼近去年年底的水平。一些投资者认为,中长期来看,即使当前的僵局得以化解,美国和中国在贸易和技术等问题上仍将存在分歧。
贸易战当头,美国农户忧心政府救助无济于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加剧了美国农业区的下滑态势,许多农户认为,特朗普政府制定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经济损失。在中美长达一年的贸易冲突中,农业是受创最重的美国经济部门之一。由于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农户正面临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农业经济低迷期,可能仍将持续更长时间。据美国农业部长珀杜(Sonny Perdue)称,由于未达成协议,美国农业部正在制定一项农场救助计划,总额在150亿-200亿美元。这是中美贸易冲突爆发以来此类救助的第二项计划。
贸易争端已导致美国农户无法进入中国这个拥有14亿消费者、利润丰厚的市场,许多农户怀疑上述救助计划的规模是否足以弥补争端所带来的损失。美国全国农场主联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主席Roger Johnson说:“我们很高兴政府正在考虑额外救助,但这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案不足以弥补贸易战给农业出口市场造成的永久损害。”去年,特朗普政府以中国一些不公平的做法和双边贸易逆差为由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包括对许多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期调整这些不平衡。中国进行了反击,不仅对美国农产品大幅提高关税,中国国有企业还放慢采购这些农产品的步伐。双方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一再延长,迟迟未能达成协议,与此同时中国的关税也一直有效。受此影响,美国大豆、高粱、乳制品、猪肉和其他许多产品的出口下滑,拖累农产品价格走低。上周农产品指数S&P GSCI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触及10多年来低位。这种下滑正给农场和其他农业企业带来财务挑战。美国农场的债务规模日益升高,在中西部很多地方,根据破产法第12章申请破产保护的农户数量之多,是过去至少十年所未见。
印第安纳州Churubusco附近从事农业超过46年的Mel Egolf表示:“我们不想要救助”。Egolf的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玉米、大豆和奶制品,他说:“我们希望有可靠的市场,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将农产品销往海外。”美国大豆协会(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主席、来自艾奥瓦州的大豆种植者John Heisdorffer表示:“最重要的外国市场继续流失,我们无法再承受一年这样的情形了。我们的耐心正在减弱,我们正在蒙受经济损失,而且由于连月来承受关税导致的后果,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来自全球最大大豆买家的稳定购买,今年美国大豆库存料将迅速升至纪录水平。
美国放缓对聘用中国籍员工的审批,影响了英特尔等公司
据业内人士称,美国已大幅放缓对美国半导体公司聘用中国籍员工担任先进工程职位的审批。这一转变适逢白宫做出广泛努力保护美国专有技术之际。上述人士称,此举始于去年,已影响到英特尔公司(Intel Co., INC)、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和格芯公司(Global Foundries Inc.)等该行业企业的数百个工作岗位,阻碍了这些公司在美国聘用中国籍员工或将现有员工调任关键项目的能力。
这一变化影响重大,一定程度上因为中国籍员工在受聘从事这类技术岗位的非美国籍员工中占比较大。在这类技术岗位上,美国国内人才供应常常不足。聘用审批的放缓显示出,美国公司应对美国对华科技立场面临两难处境:意在保护美国竞争力的决定有时反而可能削弱竞争力。 根据已实施数十年的规定,美国公司在指派来自中国、伊朗、俄罗斯等国的外籍员工从事一系列敏感科技工作之前必须获得许可。由于公司给予外籍员工的科技知识可能最终会被他们带回各自的国家,因此美国商务部将这类工作分配视同出口。一位了解审批程序的人士称,“视同出口”许可的审批过去仅需要几周时间,而如今常常要等六至八个月。
中国-犹他州经贸投资论坛在盐湖城举行
5月11日,中国-犹他州经贸投资论坛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国际商会、犹他州世界贸易中心联合主办,期间双方官员和企业家围绕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为论坛举行发来了贺信。崔天凯指出,犹他州和中国的官员、企业家共聚一堂,召开中国-犹他州经贸投资论坛,聚焦互利共赢,畅谈务实合作,把握住了中美关系本质。论坛的举办充分体现了中美地方、企业和人民对中美关系的殷切期盼,对中美友谊与合作投下了赞成票,对中美关系前景投下了信任票。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徐学渊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美地方合作蓬勃发展,双方已建立了50对友好省州、227对友城,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地方交流合作机制。今年双方将在肯塔基州召开第五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在河北召开第四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在休斯敦召开第四届中美友城大会。过去10年,美50个州对华服务出口均保持三位数增长,48个州对华货物出口大幅增长;中国分别位列美44个州和49个州前5大货物和服务出口市场。犹他州是美各州对华友好合作的样板。过去10年,犹他州对华服务出口增长幅度超过250%,远超同期对全球其他地区服务出口增长。徐学渊还为出席论坛的各界代表介绍了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相关情况。她强调,中方有同美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诚意,同时一贯认为,双方的协议必须是平等、互利和有尊严的。加征关税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也不利于整个世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美方决定加征关税,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中美都是大国,双方谈判出现反复和曲折是正常的,中方会理性看待,会继续向前看。希望美方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这符合中美双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论坛期间,犹他州议会及州政府代表纷纷表示,该州发展对华合作的积极态度不会因为当前的经贸争端而有所改变。犹他州参议长斯图亚特亚当斯告诉记者,犹他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该州将中国视为未来发展的一部分。他表示,犹他只有300万人口,但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占到了全美总数25%以上,“犹他珍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中国是其中最重要的”。犹他州州长办公室经济发展主任瓦尔·黑尔对记者表示,尽管当前美中两国面临经贸争端,但双方在地方层面依旧可以积极发展伙伴关系。犹他致力于同中国、同外部世界建立更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希望当前的经贸争端能尽快结束,我们不希望关税措施升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关税措施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犹他商界都希望双方能继续谈判,并尽快解决问题。”中国贸促会驻美国总代表赵振格在致辞时指出,本次经贸投资论坛立足于扩大犹他州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通过对中国省市和犹他州营商环境的详细介绍,深入探讨双方在经贸投资、能源开发、文化旅游、体育、科技及农业等各领域合作潜力,增进两国工商界的务实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