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00335/2019-00215 | ||
信息分类 | 市场体系建设 | 时效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9-05-10 | |
信息名称 |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指导意见的通知 | ||
内容概述 | 各设区市商务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商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消费、惠民生的系列文件精神,推动我省社区商业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消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省商务厅制定了《关于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
文号 | 关键字 | 社区 社区商业 服务 企业 消费 |
省商务厅关于印发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商务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商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消费、惠民生的系列文件精神,推动我省社区商业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消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省商务厅制定了《关于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商务厅
2019年5月10日
关于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的指导意见
社区商业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是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载体。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规模;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消费、惠民生的系列文件精神,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消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商业发展规律与趋势,顺应居民消费特点与变化,以促进消费、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打造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为目标,以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便民商业网点业态提升、社区商业中心功能完善等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发展,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即:连锁经营进社区,提升社区商业组织化水平;品牌企业进社区,提升社区商业品质化水平;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进社区,提升社区商业便利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促进“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升级,让社区商业更集约,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力争用3-5年时间,发展壮大一批新型社区商业运营管理本土企业,引进一批省外、境外优秀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品牌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品牌企业、新型业态的集聚与引领,进一步提升社区商业的组织化、品质化、便利化水平,使城乡社区商业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多元、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精细,形成更加贴近社区居民需求、具有更好体验感的社区消费新场景。按照一年启动、三年扩面、五年见显效的步骤,2019年,全省改造升级100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建设1500个新型社区商业便利网点,创建40个电子商务示范社区。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
按照新建社区、已建社区和农村社区等不同社区商业属性,突出“便民”与“宜居”相统一原则,加强规划统筹和分类引导。在新建社区,相对集中建设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着力引入新业态、新模式,体现集约。在已建成社区,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点资源,做好业态调整和升级提升,突出特色。在农村社区,结合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布局农贸市场、便利店、生资店、快递站等,叠加政务等方面服务,力求配套。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国家关于“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规定。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商业设施的用途监管,防止随意改变设施的用途和性质。
(二)强化网点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传统商业功能
推动农贸市场(菜市场)改造升级,规范公益机制建设,引导农贸市场(菜市场)向标准化、信息化、超市化和公益化方向发展。推动社区菜店建设,引导传统超市增加生鲜区域经营面积,鼓励销售净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鼓励品牌商业连锁企业、电商平台企业建设新型社区便利店,或以特许经营、收购等形式,整合小、散社区商业店,改善店铺形象,叠加便民服务功能,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鼓励企业进入公共服务场所,在高校、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加油站等开设品牌连锁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智能零售柜。鼓励建设改造邻里中心、社区商业街等社区商业中心,推动社区生活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合理布局农产品零售、超市卖场(含便利店)、大众餐饮(含早餐)、家政服务(含维修、美发)等基本业态,并选择性发展休闲娱乐、文化教育、运动健身、医疗卫生、托幼养老、美容保健、市政服务、金融及其他有特色的便民服务业态。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完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范社区回收站(点)经营管理。
(三)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
以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打通电子商务、社区网点和配送平台信息链,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网订店取、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品牌连锁零售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结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鼓励便利店和餐饮企业借助线上平台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配送上门等服务。支持家政、洗染、维修、美发等行业开展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业务。鼓励和支持大型电商平台与社区合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拓展社区电商产业链。引导平台型企业建立社区商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实行评价信息公开。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电商、快递、社区便利网点等资源,发展社区共同配送和智能配送;加强与社区物业合作,借助其场地和人力资源优势,提供小区快递收发配送服务。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完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
(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社区消费新场景
支持社区商业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社区便利店打通店内服务到上门服务的通道,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个性和专业的服务。鼓励社区商业企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无现金支付”、“24小时无人值守”等新型服务方式,开设24小时便利店、无人售货柜,保障夜间消费需求。支持发展智慧微菜场,在社区设立有购物和冷藏功能的“智能提货柜”,为社区居民购买生鲜产品提供便利。鼓励发展社区团购、网红店、快闪店、智慧商店等新业态,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五)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推动乡镇中心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发展集购物、餐饮、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乡镇商贸中心、商业街。依托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乡镇商贸中心,发展多业种、多业态,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多方面需求的微商圈。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社区拓展。支持品牌连锁企业通过特许加盟方式整合现有农村便利店。推动快递物流网络设施与社区有效衔接,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发展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和智能快件箱,为农村居民社区网购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打造商旅文相结合的特色商贸小镇。
(六)培育运营主体,做优做强企业品牌
大力培育社区商业主体队伍,形成一批从事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卖场(含便利店)、大众餐饮(含早餐)、家政服务(含维修、美发)经营的品牌企业,鼓励引入知名的社区邻里中心、社区商业街运营管理企业,逐步实现社区商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营。积极支持本土品牌企业发展壮大,发掘和培育创新典型企业,鼓励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开展联合、兼并、收购,在做强企业品牌的同时提升我省社区商业的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引导社区零售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及服务能力,通过发展连锁经营、采购联盟等多种组织形式降本增效。支持社区零售企业新建或升级改造集研发、加工、配送、结算等于一体的加工配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鼓励老字号企业进社区,为社区消费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商务部门要把促进社区消费、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作为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围绕落实省商务厅下达的社区商业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相关工作举措。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多方面积极性,形成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关于促进消费和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政策举措,统筹用好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推动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要与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做好协调服务
建立与社区商业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加强对社区商业建设工作的指导服务,引导合理配置社区商业业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证照办理、人员用工、物流配送及其他方面遇到的问题。
(四)促进行业自律
促进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餐饮、家政、美容美发、再生资源等行业协会、商会的健康发展,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强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五)加强总结宣传
总结提炼社区商业的典型案例,交流推广社区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宣传社区商业“三进三提升”工作成效、做法,为社区商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